跨国外贸论坛 注册会员 | 登录论坛 | 改信息 | 改签名 | 改头衔 | 改头像 |
  
    
  按国家查看免费买家>>
 美国 印度 英国 巴基斯坦 中国香港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伊朗 土耳其 孟加拉 阿联酋 埃及
  韩国 俄罗斯 德国 马来西亚 尼日利亚 南非
  
  按行业查看免费国际买家>>
 农业 服装服饰 汽摩/配件 商业服务 化工 电脑/数码 建材/家具 电子/电气 能源 环境
 食品饮料 礼品工艺品 医药/化妆品 家电/灯具 家庭用品 工业用品/机械 五金/矿产 办公用品
 包装与造纸 印刷出版 安全防护 运动娱乐 通信/手机 纺织皮革 玩具 交通/设施
  【返回跨国外贸论坛首页】 收藏本论坛 热门专题 热门帖子
  .
综合交流 -> 老油条帮忙解释一下什么叫作“软条款”好吗?  
共有1页回帖:   1   
 
热点消息 版主:
admin  james1  不懂就问  stephenchan 
现在就加入跨国采购网会员? 
跨国外贸论坛即日起暂停发帖回帖功能,推广请前往跨国采购网[外贸服务版]
免费国外买家,注册就可浏览。
免费外贸推广,还在付年费吗?——[ 速样通 ]
注册就送5个买家,回复率超高 -> 点击进入 免费注册
推广企业产品、查看国外买家 — 请加入[ 跨国采购网 ]
在您前面已有 1090387 位会员加入 免费注册
    您是本帖的第 5527 个阅读者  

作 家   通知: 跨国外贸论坛维护中,发文请登陆跨国会员区--其他功能--发布外贸文章(需实名),欢迎外贸相关服务企业参与。
1楼 wsvincent



等级:大专生
发帖数:21
回帖数:462
发帖时间 - 2006/1/5 22:25:52  
听我朋友***近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说客户在 开L/C时用了一个“软条款”,一开始没怎么在意,后来银行那边说L/C有个不符点客户拒绝付款,一直到现在还未付款, 货也一直没提走,不知道这个“软条款”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一些奸商的所作所为呢?他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当遇到行情上涨时就提货,行情不好时就找借口拒收货物。老油条帮忙解释一下这种情况好吗?***能举些例子,让我们对“软条款”有更好的了解啦,谢谢。 
各位也给点建议啦,你们有遇到过这种个案吗?



相关帖子:
  • 付款方式是TT好还是L/C好? (2013-04-09)
  • 都那些***的付款方式必须做L/C? (2013-04-09)
  • L/C 与 D/P 的区别? (2013-04-09)
  • 有谁做过光票托收? (2013-03-27)
  • 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10天***320亿港元 (2009-01-09)

    L/C 银行
    ------------------
    ...


  • 2楼 wsvincent



    等级:大专生
    发帖数:21
    回帖数:462
    发帖时间 - 2006/1/11 14:11:15  

    以下是引用wsvincent在2006-1-5 22:25:52的发言:
    听我朋友***近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说客户在 开L/C时用了一个“软条款”,一开始没怎么在意,后来银行那边说L/C有个不符点客户拒绝付款,一直到现在还未付款, 货也一直没提走,不知道这个“软条款”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


    没人顶,自己顶一下,乐观派的就是好。呵呵

    ------------------
    ...


    3楼 gdicn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4
    回帖数:59
    发帖时间 - 2006/1/11 14:24:48  
    软条款”是外贸的一个行话,泛指咱们上一节提到的“陷阱条款”。“软条款”本身没有很严密的定义,识别和界定“软条款”需要积累经验。我们知道,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是卖方交货、买方付款的依据和保障。信用证的种类虽多,但实际操作中***稳妥可行的就是“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道理很简单,如果信用证可以随便撤销的话,卖方辛苦备妥货物,买方一句“撤销”咱就傻眼啦,这样的信用证有什么意义?同理,信用证一经确立,买方就不能任意干涉阻挠卖方履行信用证。而“软条款”就是破坏这一基础的条款,通过“软条款”,买方可以耍手段使信用证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不可撤销”的性质或迫使卖方无法履行信用证。买方恶意设置“软条款”的用意,多半是转嫁市场风险。我们知道,外贸交易周期长,市场变动也大,如果到时候行情不好,买方就利用软条款破坏已经开立的信用证,达到毁约或逼迫卖方降价的目的。 

    举例:信用证中规定“货物付运前须经买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乍看没什么,验货合情合理。可是到时候如果买方拖延时间迟迟不出具这个“检验报告”,出口商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限内(通常信用证会规定在发货后十几天内)集齐全套单据交给银行,自然就产生了重大不符点,买方有权拒付。银行并不会追究到底是哪一方导致单据迟误,只依据单据作出处理,吃亏的是出口商。 

    又如:“船期航线由开证申请人(即买方)通知,随附买方航线确认”。同理,如果买方迟迟不做通知,信用证就无法顺利履行,变相成为了一份可由买方随意撤销的信用证。 

    再如:“正本提单之一直接寄交申请人(即买方)”。这也不奇怪,对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货物几天可抵达,而单证则往往需要十几天才交到银行,会耽误客户提货的。可这样一来,客户正本提单在手,无需通过银行付款就能径行提走货物。到时候再随便挑刺,轻微不符点也嚷嚷着拒付,咱们就面临钱货两空的危险———特别是开证行与客户勾结的情形下。 

    所以,一个“软条款”就足以毁掉一份信用证。有“软条款”的信用证,银行一般都不接受此信用证抵押贷款的,可见其危害。 

    识别信用证“软条款”有两个诀窍:一是确保客户没有付款取得单证之前(行话叫赎单)无法提货。“提单径交买方”之类的显然就是软条款了;二是确保“制单不求人”,确切地说是“不求客户”,也就是信用证中不要规定由买方签署出具什么单证,所有的单证,都有咱们出口商自己缮制,或由官方机构,或货运公司出具。凡是违反这一点的,均可视为软条款,比如“买方检验报告”、“买方装运通知”等等。 

    识破了软条款,就要据理力争,或采取变通手段,让客户取消该条款。比如上面提及的“正本提单径交客户”,就可以改为副本提单交客户,让客户届时以银行担保的形式先行提货,而一旦如此操作,基本上就等同于无条件承诺付款了,两全其美。 

    当然,也不是说见到“软条款”一概枪毙———事实上也做不到。特别是一些国际***的大买家,在其信用证中多见软条款,其目的一则牵制出口商,二则便于自身管理。这些软条款往往也是不容更改磋商的“霸王条款”,咱们为求发展也多半会忍气吞声。不过既然是大买家,好歹也讲些信用,风险比杂牌买家略微小一点。其中的进退取舍,就靠各位同行自己掂量了。但只要出现软条款,都要格外谨慎。


    ------------------
    ...


    4楼 gdicn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4
    回帖数:59
    发帖时间 - 2006/1/11 14:25:43  
    深海老大的文章,应该很有用,还有部分,马上新贴中贴出来

    ------------------
    ...


    5楼 xm1982520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31
    回帖数:25
    发帖时间 - 2006/1/11 14:34:03  
    "软条款"就是陷阱

    ------------------
    ...


    6楼 wsvincent



    等级:大专生
    发帖数:21
    回帖数:462
    发帖时间 - 2006/1/11 19:36:38  

    以下是引用gdicn在2006-1-11 14:24:48的发言:
    软条款”是外贸的一个行话,泛指咱们上一节提到的“陷阱条款”。“软条款”本身没有很严密的定义,识别和界定“软条款”需要积累经验。我们知道,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是卖方交货、买方付款的依据和保障。信用证的种类


    有劳了!请继续

    ------------------
    ...


    7楼 如冰



    等级:大专生
    发帖数:17
    回帖数:472
    发帖时间 - 2006/1/12 12:54:59  
    长知识

    ------------------
    ...


    8楼 kingyangjin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19
    回帖数:42
    发帖时间 - 2006/1/12 14:25:51  
    谢谢3楼好贴

    ------------------
    ...


    本主题共有1页回复:   1 
    转到:
      
    推荐文章
    :::bbs.globalimporter.net 跨国外贸论坛 | 跨国采购网 | 外贸博客 | 外贸展会 | 外贸货代 | 速样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