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家 |
通知: 跨国外贸论坛维护中,发文请登陆跨国会员区--其他功能--发布外贸文章(需实名),欢迎外贸相关服务企业参与。 |
1楼 nianfeng111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1 回帖数:6
| 发帖时间 - 2005/3/29 8:42:19 | 我做外贸已有些年头,颇有些心得,对各个行业都有涉及,***近面对各种外贸风云,突然有种想法,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如何有所突破?请各位同僚发表看法!!!!!!!!!!!
------------------ ...
| |
2楼 nianfeng111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1 回帖数:6
| 发帖时间 - 2005/3/29 8:43:36 | 一、要端正观念 当前有些经济观点值得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依靠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寻找到更多出口机会。譬如,中国劳动力富余,就尽量发挥人力多这一优势,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按着这一思路,某些行业和某些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分工和竞争。 但比较优势这一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一个***的优势不一定永远保持,中国在***近十几年内劳动力富余,可能再过十几年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劳动力就可能紧缺了,如果继续延续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可能不是自己的优势。再如当年的美国,美国不仅是石油发现***,也是油产品***的生产国,二战前美国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国,但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衰竭,二战后美国的原油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只好开发中东的石油。当年一些因石油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象休斯顿都面临着危机。幸好这些地区及时进行了产业调整,才保持住了发展的势头。因此,一个***的产业结构要随时随地调整,要防止固化的一种模式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另外,到底有没有国际分工?是谁来主宰国际分工?这些问题也要搞明白。譬如,美国是民用客机的制造大国,80年代几乎占到整个世界客机市场的75%,几乎垄断世界的飞机制造。但90年代之后,欧洲的空中客车逐渐崛起,现已经与美国的波音飞机平分秋色,共同占领市场。谁又能肯定再过多少年,中国的客机不能在世界上占居一席之地呢? 再如茶叶,原本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原是出口茶叶的大国,但现在,茶叶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中国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你再固守生产茶叶这种分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从经济学思想观念上,人们一定要搞清楚,经济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是相对的,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域是可行的,但不能将它***化。如果将比较优势***化,那么中国人可能就永远被固定在种蔬菜、做服装、开餐馆这种低技术的劳动中,中国人可能永无翻身之日。应该认识到,世界上的各个***永远都处在赶超过程中,任何一个***不可能永远处于某种技术或某个行业的顶峰,某个***也不可能永远处于落后,你追我赶才是世界经济的本质。因此,国际分工的平衡是动态的,它随时都可能被打破,没有人能主宰得了,只有市场的参与者和竞争者才是国际分工的主人,并且,只有那些不甘永远落后、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和人民才是国际分工的真正主人。 二、发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 观念搞清楚了,我们再来谈具体的操作。中国毕竟还要靠一步一步的努力才能攀上世界先进行列。在现时情况下,发挥比较优势还是中国人不能扔掉的法宝,还有依靠这一宝贝吃饭。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大优势就是低工资,低成本。根据世界银行1999年的统计,中国的人均年工资仅为780美元,远远低于马来西亚的3390美元或韩国的8490美元,更低于日本的32030美元。如此低廉的工资价格使中国的许多制成品都拥有价格优势。而这一价格优势今后不仅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上。周边一些地区都将因中国的低成本服务而不断降低价格。譬如香港的金融保险业价格日后必然逐步与大陆接近。周边地区的各类产品价格都不可能永远拉着巨大差距。日本的衰落就是因此价格太高。近些年里,日本企业不断将工厂搬到中国来,在中国进行生产,主要就是看中了中国的低工资。中国入世之后,这种全球性的企业大搬迁还会继续进行,中国还会拥入大量的外国企业。 但是,这种低成本优势只能表现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譬如服装生产业,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低工资优势就在这一行业中充分发挥出来。加上入世后外国对中国出口数额限制的取消,中国的纺织品加工和出口将获得较大的增长。在近十年内,中国的服装生产有可能占领世界相当多的市场。与服装相同的是轻工领域的很多产品都是中国企业未来的优势。 目前,中国的外贸出口中,来料加工的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40%,这说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得到了相当地发挥。到东南沿海地区走一走,看一看,仅来料加工出口这一块就至少容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当前中国8000万的流动民工中,至少有3000万在从事来料加工工作。外国资本已经充分发现了中国的这一优势并利用了这一优势。今后中国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还要拭目一待。 值得中部省份注意的是,入世之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将向内地深入。继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后,很可能就是江西、湖南、安徽、河南这样的中部地区的发展。这些省份要先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好准备,迎接下一步的与国际对接。 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表现在低技术劳动力方面,还表现在高技术人员方面。去年11月份我在杭州参加了一个高科技园发展研讨会,主要是讨论发展软件产业。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软件产业?主要是这一产业不需要投入多少硬件设施,只需要大学培养人才,搞人力资本的投入。并且,软件业投资可以一步就与国际水平看齐,不需要制造业那样有多年积累的工业基础。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必将使软件产业成为一个就业热点。中国很有条件抓住这一机遇。 三、发挥小产品的优势 中国尽管是个大国,但在工业发展程度上却是个小国。因此,中国千万不能忽视小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以2001年的出口形势看,以出口大产品为主的广东省出口量几乎没有增长,而以出口小产品为主的浙江省出口量仍然大幅增长。两相对比,内行人就可以看出门道。 浙江省由于是沿海省份,处在备战的前线,因此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倍受冷落,基本上没有大工业企业和大生产。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幅状态。但浙江人并没有因这一劣势而落后,反而依靠发展小商品而起家。义乌冒出了个小商品集散地,大量的小商品出口国外,占据了大片的国外市场。外国人不生产的小东西如打火机、纽扣、小五金等浙江人生产,结果浙江省的经济迅猛增长,经济实力大增,人均GDP位居中国前四名。 能瞧不起小商品吗?山东就是吃这个亏。山东的工业基础优势远高于浙江,大型国有企业很多,大工业也很多,但改革开放20年间,民营经济不活跃,直到现在经济活跃度和经济实力也比不上浙江。因此,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大幅度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情况下,各省各地一定要充分把握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 我相信中国决不会长时间地屈居小商品生产的地位。总起来看,制造业将是中国今后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一个产业。象生产微波炉的广东格兰仕已经占领了国际三分之一的市场,已成为世界上***的微波炉制造厂家。今后的中国将冒出更多的象格兰仕一样的企业,并且,产业和产品将不断升级。下一个具有竞争和制造优势很可能是汽车,十年后,中国的汽车业必将走上世界,中国的汽车业不会蛰居太久,只要打破垄断和保护,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将很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四、发挥自然和规模优势 去年12月在广州开会,得知此省一些偏僻的山区县近年来却获得国际上青睐。象广东英德县的茶叶出口根本不需要商检,因为那里生产的茶叶从来不施农药和化学肥料,完全是纯绿色的有机茶。由于环保消费的兴起,近些年来反而使一些一向穷困偏僻的地区变得富裕起来,那里的农产品得到追捧和推崇,那里的一些土特产获得青睐,并卖出高价。 在这里,穷反而成了优势,广西一些青山绿水的地区的农产品都获得了好效益。再加上规模优势,就很可能成为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譬如福建某县,一家企业将蔬菜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结果取得了比工业生产高得多的经济效益。谁说农业不赚钱?各行各业都有机会。中国的茶叶出口在七八十年代是世界大国,现在已经降到连非洲小国都不如的地步。对于这一现象要好好反思。为什么原来是中国的优势现在变成了劣势?为什么原本是中国的产品今天成了外国的产品。现在非洲肯尼亚的茶叶都比中国畅销,原因何在? 这一切说明中国的农副产品面临着一场大的体制改造,首先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然后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后才是产品技术和性能方面的变革。 中国是个拥有7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入世后在一个大的国际分工中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大产业,如果不在这方面下功夫,摆在我们面前的前景的确是严峻的。[完]
------------------ ...
| |
3楼 nianfeng111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1 回帖数:6
| 发帖时间 - 2005/3/29 8:48:14 | 有想交流贸易心得的请联系我 E-MAIL:miles198212@yahoo(dot)com(dot)cn nianfeng111@tom(dot)com QQ:441239373
------------------ ...
| |
4楼 ein
 等级:小学生 发帖数:11 回帖数:86
| 发帖时间 - 2005/3/29 9:04:14 | 果然是大虾!! 有空聊QQ~~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