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份进出口数据同比均大幅下滑。出口增速已是连续三个月为负增长,显现了中国贸易形势的严峻处境。分析师认为,由于对中国出口***重要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消费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这势必会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外贸出口。而进口的剧烈收缩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的下降,也意味着中国外贸出口疲态还将延续。 海关总署2009年2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出口总额达904.54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大幅下降17.5%,明显大于2008年12月份2.8%的下降幅度;进口513.44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下降大幅高达43.1%,远大于2008年12月份21.3%的下降幅度。由于进口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出口下降幅度,1月份当月贸易顺差为391.09亿美元,仍处于高位运行。 从细项数据看,1月份,占进口比例达80%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同比下降39.3%和44.0%,这与我国工业投资下滑密切相关。我国进口的铁矿石及其精矿、原油和初级形状塑料等基础原材料同比分别大幅下降44.1%、57%、45.3%。这既受工业生产下滑导致原材料需求萎缩影响,也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大幅下滑的必然结果。 出口产品中,传统大宗产品服装衣着、鞋类等继续企稳回升。同比增幅分别为5.7%和10.6%。这与中国上调出口退税新政有关。但是,受国际需求疲软的影响,中国主要出口类产品大多同比大幅下滑,尤其是占出口较大比重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0.9%和28.0%。这是导致出口数据大幅下方的主要原因。 尽管中国1月份进出口低迷与春节因素有关,但由于进出口数据下滑幅度过大,即使剔除春节因素,1月份进出口仍然不景气。海关分析认为,剔除春节因素后,1月份的出口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8%,进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8.2%和26.4%。但是,根据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的测算,剔除季节因素后,中国1月的出口环比下降应为8%,进口环比下降为10%。 分析师认为,汇率因素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美国以弱势美元提升出口,2008年11月中国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2.2%;日本下降27%;韩国下降19%,德国下降11.8%。美国是***一个11月份出口额高于上年同期的***。因此,***汇率保持稳定是导致出口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原料价格的波动也是影响中国进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作为加工生产的原材料占很大比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导致中国进口额同比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中国进口的铁矿砂价格下降37%,原油价格下降53.3%,成品油价格下降50.8%,进口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降是进口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而出口减少则受出口订单减少的滞后影响。由于出口企业从接订单到组织生产、再到销售有一个较长周期,2008下半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出口企业和国外采购商不敢下订单和接单安排生产。使得企业出口订单急剧减少,PMI指标数据也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从2008年10月份的41.4%急剧下降到11月份的29%,2009年1月份也只恢复到33.7%,显示企业接单生产形势并非好转。订单减少的滞后影响也是导致出口锐减的重要因素。 分析师指出,尽管中国***加大提高出口退税力度,但由于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达48%左右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皆处于经济衰退之中,而且将持续相当长时间,这会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同比数据继续下滑。 另外,进口的剧烈收缩,也意味着我国外贸出口疲态还将延续。因为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及机电产品等,多用于加工贸易出口,进口的萎缩则反映出国内加工贸易投资日益放缓。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持续走低,而外商投资在中国多集中在加工贸易出口企业,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面临的下滑压力。
------------------ ...
|